美妆新动力,仪式引领增长之路
仪式成为美妆领域的新动力,推动美妆行业发展,仪式中的化妆、打扮和造型等元素为美妆品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随着消费者对仪式感的追求,美妆品牌不断创新,推出符合仪式感的妆容和美妆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了仪式在美妆领域的重要性及其推动美妆增长的作用。
当成分党内卷至极限,一场由仪式感引发的产品变革,正成为疗愈时代的消费新宠: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护理过程本身,而不是单一结果。
从头皮按摩到沐浴冥想,从香氛叠喷到夜间修复节律,这些曾经被视为“情绪附加值”的仪式护理,正从全球各地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古老的智慧——从印度的阿育吠陀到东方的理容之道——重新翻译成现代美妆语言,开辟出一条超越成分内卷的增长新通路。
用文化重构产品核心逻辑,中国品牌该如何借本土传统,在现代美学中激活这一力量?
01 从成分到仪式
在美妆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成分党”和“功效党”无疑占据了主流话语权。品牌纷纷高举科学大旗,深入挖掘活性成分和稀有原料,强调高纯度、高浓度与明确的功效数据。
这股浪潮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产品透明度、科学验证和精准护肤的渴求,促使原料溯源和专利成分成为各大品牌的营销焦点与竞争主场。
然而,当所有品牌都在同一维度上内卷时,差异化的机会便悄然出现。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从“成分逻辑”转向“仪式逻辑”,试图将单纯的产品,升级为具有情绪价值与文化语境的护理过程。护理,不再仅仅围绕“有效”,而是被重新编排进生活节奏之中,成为连接身体与情绪、当下与传统的日常。
在全球市场上,这一趋势已初露锋芒。曾风靡社交媒体的“干净女孩美学(clean girl aesthetic)”,以顺滑低髻、光洁发丝和极简妆感构成一种“自律感”视觉。但新锐品牌indē wild却指出,这种造型实则起源于南亚家庭代代相传的头部按摩护理仪式——Champi。
在阿育吠陀传统中,Champi并非单纯的护发技巧,而是一种嵌入家庭关系的日常行为:母亲用温热草本油按摩孩子的头皮,在触感的节奏中完成安抚与照料。它既是护发,也是情感的传递。
indē wild所做的,是将这一传统仪式翻译为现代语境:通过护发油、便携定型棒等产品形式,将“传统动作”转化为可被当代消费者理解和参与的护理流程,构建出以“传承+科学+故事”为核心的仪式型产品体系。
这种“从仪式而非单一成分出发”的策略,迅速显现出商业效能。其Champi护发油在印度头部美妆电商平台Nykaa上,于18个月内超越多个国际与本土老牌,登顶销量榜首;随后与Sephora达成合作并进入其加速计划,又在2025年初获得联合利华战略投资。
indē wild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全球来看,这股仪式感趋势正以多元之姿绽放。
Aesop伊索的整个品牌哲学便构建于感官仪式之上。从店内精心设计的洗手台,到产品使用时特定的涂抹与闻香程序,它成功将日常清洁与护肤,升华为一种富有格调的生活美学实践。
Rituals怡式则以“Turn Routine into Ritual(让日常成为仪式)”为核心,将东方香道、茶道、阿育吠陀等意象转译为沐浴与身体护理语言,通过香气、节奏与空间设计,把日常清洁升级为沉浸式生活仪式。
SENSAI则创立专属奢美护肤仪式“Saho”,从日本茶道中汲取灵感,将对自然的敬意与秩序美学融入日常护理。通过“双重清洁”与“双重保湿”的严谨步骤,模拟净手、品茗的节奏与意境,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肌肤护理。
可以说,在成分硬实力之外,仪式感正成为更难被复制的软实力。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美妆价值坐标的位移——从实验室的配方逻辑,转向生活场景中的意义构建。
02 仪式感如何变为商业引擎?
仪式,之所以能成为破局关键,在于它精准地命中了当代消费市场的核心矛盾:在高度原子化、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情感联结缺失与内在秩序失焦的困境。
因此,根植于文化的护理仪式,恰好提供了一种可触达的解决方案。它把产品使用嵌入到时间、节奏和感官中,让消费不仅是“买东西”,而是参与一场有情绪与意义的日常活动。
首先,仪式感提供充沛的情绪价值。
一个产品若仅提供功能价值,它便极易被替代。但当它被赋予仪式感,便成为了消费者情感的容器和生活的锚点。
例如indē wild的Champi仪式,其核心叙事并非用油这个动作,而是“母亲指尖的温暖”和“家庭代际的联结”。它销售的是一种被珍视、被疗愈的情感体验。当用户在使用护发油时,她参与的不仅是一个护发步骤,更是在重演一种文化记忆,完成一次对自我的深度关怀。
这种强烈的情绪价值,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心理溢价,使得消费者购买的决策向情感倾斜,从而构建了超越功能层面的品牌忠诚度。
其次,仪式感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它有利于品牌的生态扩展,从单一场景开始裂变。
一旦一个核心仪式被市场接纳,它便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故事,而成为了一个可无限延伸的叙事母体,品牌将会有一个清晰且可信的产品扩展路线图。
例如indē wild并未止步于复刻传统的Champi油敷仪式,而是敏锐地洞察到传统仪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断层——Champi是一个耗时保养,而当代女性(尤其是身兼多职者)需要的是即时性、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款高度实用的定型棒应运而生。这款产品堪称“仪式现代化”的教科书式创新:它将深层养护理念,调整为日常造型的刚需,实现了“定型+护发+修护”三重功效合一。它精准聚焦于会议间隙、健身之后、接送孩子途中等碎片化场景,让用户能在1分钟内完成一个“快速版Champi”。
这款定型棒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背离品牌的核心仪式,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适配与简化。它让古老的阿育吠陀智慧,以一种轻盈、时髦、无缝融入现代节奏的方式得以延续。从护发油到定型棒,再到洗发水、护发素,indē wild成功地围绕“Champi”这一核心仪式,构建了一个满足不同场景、不同时长的产品生态系统。正如其创始人Diipa Büller-Khosla所展望的,一个完整的“Champi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最后,仪式感本身就是文化护城河。
成分可以被分析、配方可以被模仿,但一个品牌与某种深厚文化仪式之间的原生纽带,是竞争对手无法轻易复制的核心资产。这种由文化背书带来的独特性和可信度,构成了品牌最深的护城河。
总之,仪式的商业魅力在于:它既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即时性和高效能的需求,又能提供情绪与文化上的归属感。当一个品牌能够将仪式逻辑精准转译为产品功能、使用场景与故事叙事,它就不只是售卖单品,而是在设计用户的生活节奏——这正是仪式感成为新增长引擎的根本原因。
03 以东方仪式,重写美业未来
当我们以此视角审视中国市场,会发现一片更为丰饶,且已准备就绪的土壤。消费者的心智,在经历了成分与功效的充分教育后,正主动寻求更深层的情感连接与精神慰藉。香气疗愈、头皮按摩、睡前精油……这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正被新一代品牌重新拾起,赋予其全新的情绪价值与功能场景。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仪式型护理”的时代,在中国已经到来。
关键在于,中国品牌,是否已经从单纯的产品思维,跳向“关怀思维”,去传递一种态度与关怀,而不是把产品孤立地摆在货架上。
这种关怀,是通过将产品嵌入一个充满意义的文化仪式中来实现的——产品本身是功能的载体,而其背后的仪式,才是情感的归宿。
浴见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以一把猪鬃毛沐浴刷切入、把沐浴从简单清洁升级为“自我照料仪式”,浴见从微小场景出发,十年破亿,跑出了长周期的品牌力。
事实上,中国的文化库存极其丰厚,却仍有大量尚未被系统激活:梳油、刨花水、篦发、香囊、贴花、草本泡浴……这些源于民间的护理智慧,既有明确步骤,也具备可被现代转译的结构逻辑。它们完全有机会,如同Champi一样,被重新设计为符合当代节奏的护理方法,再通过产品、内容与场景,把传统重新嵌入日常生活。
这不是复古,而是一种结构性焕新。那么,具体而言,如何激活这座富矿?
■文化转译,而非生硬复刻
关键在于「翻译」,而非「考古」。直接售卖一罐头油或一把篦子,可能难以引发共鸣。但若能像indē wild将Champa转化为定型棒那样,提取“梳头养生”中疏通经络、舒缓焦虑的核心价值,将其开发为一套包含按摩梳、头皮精华与跟练视频的睡前5分钟舒压仪式,传统,便真正走入了现代生活。
■科学赋能,夯实信任基石
古老智慧需要现代科学的对话。品牌需要为“篦发能减少断发”、“刨花水成分对发丝的保护机制”等传统说法,提供经临床验证的功效数据。
■场景简化,降低仪式门槛
传统的仪式往往耗时,现代创新必须做“减法”。将长达半小时的古法梳头,精炼为晨间或睡前的3-5分钟微型仪式,并设计出直观、愉悦的使用流程,是激活大众市场的关键。
仪式感不应是负担,而应是轻松融入生活的美好片段。
在全球化语境之下,越是具有地域识别度的品牌,反而越具传播势能。市场并不畏惧“太文化”,也不排斥“太本土”,消费者真正抗拒的,是缺乏来路与态度的中性化品牌。文化,是品牌最难被复制的差异资产。
从以中国香道为叙事的观夏、闻献,到探索东方哲思美学的melt season,再到将“以油养肤”这一东方理念成功现代化的LAN兰,它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被全球视角密切关注,正是因为它们从东方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支点。
文化胜于潮流,以传承为支撑的故事总能穿越周期。未来的美,必然是“有来源的功能美”——它来自我们脚下的文化土壤,来自传承至今的生活方式,而非转瞬即逝的流行。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最大的机遇不在远方,而在于俯身挖掘自身的文化富矿,用当代的创意与科学,让古老的护理仪式重新焕发生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东方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