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刚:DeepSeek的奇袭吓了硅谷一跳

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最近在全球技术领域打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不仅能与领先的美国公司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它们。
这个突破可说是吓了硅谷一跳。
这一成就的历史性意义在于,它是在硬件特别是高端芯片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算法和高效的工程设计实现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创新在外部压力下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DeepSeek的成功可以说是华盛顿对华技术封锁“效果”的一个缩影。;;
以芯片出口限制为例,美国认为Nvidia等美企生产的高端芯片是训练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关键。华盛顿不断加强管控,以遏制中国获取这些芯片,以此来减缓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然而,DeepSeek不仅通过优化算法设计和资源分配,在性能受限的芯片上开发出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还显著降低了成本。它的训练成本甚至不到美国最先进GPT-4o训练成本的二十分之一,但是性能却可与之同处第一梯队。这又是一次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完美体现。
这表明技术创新并不完全依赖于有没有高端硬件,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例如算法优化、提升计算效率以及利用开源技术。技术创新既需要高端芯片一类的硬件支持,同时也需要更广泛的应用能力,而后者正是中国的强项。
事实上,美国过去的技术成功中也有很多是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路径实现的,但在对中国实施遏制战略时,华盛顿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他们让霸权思维冲错了头脑。
美国当前遏制中国高端技术的战略,大体上可以被归类为延续“冷战思维”。以这种思维来看不同意识形态的技术竞争,认为通过实施技术封锁、资源限制和经济孤立,以及构建与盟友的防护圈,就可以遏制战略对手的崛起。
这种看似合理的战略基于两个重大误判:一是认为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阻止今天中国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的不断进步;二是假设全球技术格局仍由少数主导者控制,仍然是一个美国说了算的圈子。
首先,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并深度融入了全球技术链、产业链。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创造者和消费者,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数字经济市场。从生产到应用,中国的技术发展始终与国内外市场紧密互动,多年来还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其次,当前国际技术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还与许多国家形成了深厚的经济联系,以及技术和人才的广泛连接。;;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扩散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难以控制。从开源框架的广泛使用到开源AI模型的全球流通,技术创新的路径早已“民主化”。即使某些高端硬件和软件受到限制,中国仍然可以通过开源社区和自身的工程能力实现技术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生产国,也是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而数据是人工智能训练的“燃料”。;;
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丰富的应用场景,获取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工业应用等领域积累的关键数据。市场与技术的这种内生循环,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当企业面临资源限制时,往往会激发更多的技术创新,这一点从DeepSeek团队的强大适应能力中得以体现,正如中国成语所说:“另辟蹊径”。
试图通过限制硬件来遏制技术发展,就像试图堵住一条大河,却忽略了无数小溪。这些小溪最终会汇聚成一条新的河流,形成“千河竞流”的壮丽景象。
华盛顿的误判是基于一种冷战时两强对立的逻辑,这种逻辑根本忽视了全球化的复杂现实和中国发展的特点。;;
这就像中国传统的围棋对局中,一方试图切断对方棋子的“气”,却未曾察觉对手早已在之前的布局中暗藏玄机,悄然构筑起了一张天罗地网。
冷战思维和霸权的傲慢与惯性仍会不断地削弱华盛顿对华战略的效应。
the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