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梦百合2000家酒店计划受阻,未来能否如期推进?

访客 2025-08-28 15:48:22 34340
梦百合酒店计划遭遇阻碍,原计划拓展至2000家酒店面临不确定性,摘要内容称,该公司面临一些挑战,导致扩张计划受阻,未来发展前景难以预测,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能够如期推进计划,需关注后续动态。

作为梦百合自主品牌内销的三条主要渠道之一,酒店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业绩增长的“拖油瓶”。

《酒管财经》注意到,梦百合酒店业务营收同比下滑近20%、毛利不足25%的表现,在其他两个渠道保持正向增长、公司整体净利润几乎翻倍的财务报表中显得格外扎眼。

但是,梦百合以及创始人倪张根依然看重酒店场景,此前曾喊出“未来开2000家酒店”的目标,当下首家梦百合0压酒店已经正式开业。

只是,结合过往经营数据和当地市场竞争状况,酒店业务似乎很难承担起这一雄心壮志。

酒店业务下滑明显

在2025年上半年,梦百合实现营收43.16亿元,同比增长9.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17.82%。

梦百合的业务主要分为境内和境外,境外占其业务的主要部分。在上半年,梦百合内销营收为7.53 亿元,同比增长11.74%。其中,梦百合自主品牌内销主营业务收入为5.50亿元,同比增长4.00%。

而梦百合的酒店业务主要集中在梦百合自主品牌内销。在这5.50亿元营收中,梦百合主要通过门店销售、电商销售和酒店销售模式来实现。

相比之下,酒店模式的销售规模更小、毛利更低,且呈现负增长。在三个渠道中,酒店业务明显拖了后腿。

在上半年的自主品牌内销中,线上销售营收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5.98%;毛利率为66.51%,同期增长4.96个百分点。

门店销售中,直营点和经销店的营收分别为9933.63万元和1.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9%和5.79%;它们的毛利分别为63.13%和42.53%,在该报告期分别同期增长3.73个百分点和8.70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酒店业务逊色不小。在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为9207.33万元,同比下滑18.01%;毛利率为24.93%,同比微增1.09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同样是付出6000万的成本,梦百合在线上获得的营收几乎是酒店业务的一倍还要多。

如果再将时间线拉长,这一表现更加明显。

在2023年至2025年的半年报中,梦百合酒店业务营收增幅逐年下滑。而在此期间,梦百合的整体营收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其营收增幅也维持在9%左右。不难看出,酒店业务已经成为梦百合经营大盘中的减分项。

在酒店销售模式中,梦百合与众多品牌酒店达成合作,以“零压房”为切入点,多场景、重体验,同时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的销售模式以及与酒店集团开展 B2B 集采销售模式。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梦百合“0压房"合作的酒店已超过10000家,打造了超130万间0压房。

为了减少与酒店方的合作阻力,梦百合通常为酒店免费提供0压产品包,升级后的0压房可实现客房溢价,酒店在客房内销售的梦百合产品可获得利润分成,创造出新的收入来源。

梦百合在与艺龙酒店科技合作的宣传内容中详细披露了这一模式:

“深睡0压房”合作物料由梦百合免费投放,三年合作到期后物料归酒店所有,梦百合仅收取门店售出房型间夜的佣金。“深睡0压房”房型体系与酒店采用新零售收益合作模式,向酒店免费提供宣传物料铺设,消费者体验后,可直接于线上或酒店大堂前台处下单,酒店可持续享受产品销售分成。

不难看出,这一合作模式,与合作酒店集团的入住率、RevPAR有密切关系。

结合这两年头部酒店集团的财报数据可知,大部分酒店的上述经营数据都有下滑。若梦百合依然按照上述模式开拓酒店市场,其折算下来的物料成本或会明显增加。

也就是说,在酒店业务板块,真正掌握该渠道营收的主动权,散落在一个个酒店门店和客房中。梦百合方面能做的,更多在于扩大合作规模。

扎堆开酒店靠谱么?

大约在2013年前后,梦百合就已经在酒店行业推行上述合作模式。它应该是行业内首家以0压概念切入酒店市场的家居品牌。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拷贝这一模型切入酒店市场。除了0压概念之外,其合作模式也被复制。这一业务的毛利原本并不算高,伴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前来分蛋糕,梦百合亟需走出另外一条路径。

在2024年前后,梦百合创始人倪张根筹划自己开酒店,并把“梦百合”和“0压”的理念与线下酒店深度捆绑起来。当时,他喊出“未来开店2000家”的目标。

2024年8月6日,梦百合联合张根共同成立上海启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梦百合董事长倪张根,持股85%;梦百合持股15%。

2025年,梦百合0压酒店(上海虹桥机场国家会展中心店)正式营业。在携程平台上,整个9月份的预定房价,最低为630元起,最高则是1173元起。与周边同类型酒店相比,呈现出一定的竞争力和溢价能力。

另在携程平台超1300条评价中,有223条评论提到了“床很舒适”。不过,依然有很多用户提到,服务还需在专业化程度上有所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启梦酒店有限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倪张根先生实际出资 1985.10 万元,梦百合尚未实际出资。

虽然梦百合并未披露这家线下酒店的实际经营数据,但根据财报披露的相关数据,大致可估算出其经营水准。

在今年上半年,上海金睡莲零压酒店有限公司(即梦百合0压酒店上海虹桥店)、上海启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均为梦百合的关联方,前者的关联交易内容为销售商品,发生额为40.729万元,后者的关联交易内容分别为提供服务和销售商品,发生额分别为29.43万元和7369元。

同时,在授权商标费用上,梦百合与上海启梦酒管的关联交易额为9433.96元。

事实上,除了梦百合之后,慕思、左右家居、雅兰等都有线下开酒店的动作。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酒店体验和新零售的模式,获得业务增量,并提升品牌忠诚度。

只是,这种更多从自身品牌出发的开店逻辑,要想说服酒店投资人,可能还需要讲好投资逻辑闭环。

“体验经济”下的新零售泡沫

事实上,我国酒店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市场对于存量酒店项目和酒店投资人的争夺,早已呈现白热化。

与此同时,多个行业推崇“体验经济”。它们提倡将产品融入场景中,便于提高销售额和品牌忠诚度。而酒店业态作为最适合深度体验的场景,自然受到多个行业跨界布局。

在此过程中,以梦百合等为代表的家居、智能化用品等供应链企业,成为最为积极的一群人。不过,大多数企业投建酒店时,更多在于品牌形象展示,以及集团内部接待等。它们并未将该业务进行连锁化和规模化布局。

梦百合属于独行者。按照公司创始人的想法,“未来将开2000家酒店”。尽管其未透露“未来”一词的截止时间,但其开店模式大概率不会选择直营模式拓展市场。

如果自创连锁品牌并以轻资产模式扩张,梦百合面临的竞争对手便不再是传统的床垫供应企业,而是昔日的合作伙伴们——包括华住、艺龙酒店科技等诸多头部酒店集团。

坦言之,单纯依靠0压和床垫,梦百合若以直营形式开拓市场,即便客房收入有限,企业依然可以通过酒店带来的品牌曝光、用户忠诚度提升等获得长久收益。

但若以此吸引加盟商,梦百合显然还需在团队运营、会员体系、预定销售等方面搭建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模型,讲出有别于传统酒管集团之外的成长故事。否则,其很难说服投资人掏出百千万的真金白银。

在此过程中,梦百合还需梳理好自身酒店业务,以及与传统酒店集团合作的酒店业务之间的关系,避免体系内部出现内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