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李飞飞团队突破算力瓶颈,单卡H100实现实时3D渲染技术突破

访客 2025-10-19 20:29:33 42683 抢沙发
李飞飞团队成功实现单卡H100实时3D渲染,突破算力瓶颈,该技术突破将助力实时渲染领域的发展,带来更流畅、更逼真的视觉效果,该团队通过优化算法和提升硬件性能,成功解决了实时渲染中的计算难题,为未来的图形渲染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

10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曾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所创办的World Labs公司,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正式发布实时帧模型RTFM(Real-Time Frame Model),实现在单块英伟达H100 GPU上同步完成高保真3D世界渲染与用户实时交互,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传统世界模型的发展长期受限于庞大的算力需求。World Labs指出,当前生成式世界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远超大型语言模型。

以生成60帧/秒的4K交互视频为例,每秒需处理超过10万个token,若持续运行一小时,上下文管理规模将突破1亿token。

作为对比,OpenAI的Sora虽具备一定世界建模能力,但据Factorial基金会的估算,其峰值运行需依托72万块H伟达H100 GPU组成的集群。

RTFM的突破在于将硬件需求压缩至单块GPU级别。该模型通过四项核心技术实现效率跃升:优化的神经网络架构与推理技术,在资源受限条件下保持输出质量;引入自回归扩散Transformer架构,高效预测视频帧序列;部署空间记忆技术,借助三维姿态建模维持大场景几何一致性;创新上下文切换机制,复用历史帧数据以规避重复计算。

技术团队强调,RTFM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持久化建模能力。系统所构建的3D世界具备时间连续性,场景元素不因视角切换而消失,并能精准呈现反射、光滑表面与阴影等复杂视觉效果。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架构采用端到端学习方式,无需依赖显式3D建模,可直接从视频数据中自主学习空间规律。

相较于传统仿真系统与视频生成模型,RTFM展现出本质差异。仿真系统依赖人工预设规则,缺乏自适应能力;传统视频生成模型仅能单向输出内容,无法理解环境动态。而世界模型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交互学习物理规律,既能生成逼真场景,也为智能体决策提供支持。这一特性使其在媒体制作、机器人训练等领域具备变革潜力。

李飞飞团队突破算力瓶颈,单卡H100实现实时3D渲染技术突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68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