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品馆“伪俄货”泛滥,监管该出手时要出手
各地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让“挂羊头卖狗肉”的“伪俄货”,变成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据报道,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并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
↑图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出手,针对引发热议的俄罗斯商品馆进行集中排查,这是对市场乱象的有力回应,有助于净化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留意到,近段时间,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些店铺有着雷同的蓝底白字装修风格,门口摆放着套娃,店内往往还会循环播放俄语歌曲。它们打着进口俄货的招牌,主营休闲零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购买。
但事实上,市面上所谓的俄罗斯商品馆,兜售的并非都是真正的原装进口俄货,其中有不少商品是中国制造,只不过是贴上了俄罗斯商品的标签,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进口商品。
此前,一位俄罗斯博主在探访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时称,所售商品多为“伪俄货”,就曾引发广泛关注。而且,据报道,目前由俄罗斯农业部、俄罗斯出口发展中心官方认定授权的俄罗斯国家馆在全国范围内仅有4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就此而言,消费者冲着进口的噱头进店下单,想体验下俄罗斯风味的产品,结果买到的却是普通的国内商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而且,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排查的情况看,俄罗斯商品馆的问题,远不止虚假宣传,部分商家甚至公然无证经营,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也折射出,在利益驱使下,俄罗斯商品馆高速扩张背后的混乱和无序。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商品的流通已成常态,类似俄罗斯商品馆的涌现,本应丰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异国特色商品。然而,虚假宣传、本土商品当进口俄货卖等乱象,不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损国际关系和形象。
面对真假难辨的俄罗斯商品,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审慎选择,更重要的是,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出手,强化市场监管。
一方面,要对不断涌现的俄罗斯商品馆进行集中排查整治,一旦发现涉及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问题,要采取严厉执法措施,提高欺诈消费者的违法代价。
另一方面,除了加强资质审核外,还需进一步规范俄罗斯商品馆的经营行为,对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广告、招牌进行及时清理与更换。同时,明确要求商家对国产商品与真正进口商品进行清晰、醒目的区分标识,确保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别商品来源。
不管怎么说,市场监管部门对“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的排查整治行动,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不只是上海,各地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让“挂羊头卖狗肉”的“伪俄货”,变成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