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界的“蜜雪冰城”,3年“吃”出104亿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餐饮业正在经历寒冬,倒闭潮接连上演。
据天眼查数据,2024 上半年国内注销和吊销的餐饮企业多达105.6万家,逼近去年全年倒闭总数,无数小品牌与门店纷纷倒下,众多餐饮老板深陷债务困境,叫苦不迭。
即使是头部品牌们,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打工人再也熟悉不过的德州扒鸡、老乡鸡、老舅娘等知名餐饮品牌也开启战略性收缩,甚至撤回申请,终止IPO。
当餐饮业的潮起潮落成为常态,一个从三线城市起家、不做广告、名不见经传的徽菜餐厅“小菜园”反而逆势扩张,率先走到资本市场的门口。
12月初,小菜园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并迅速启动发售计划,拟募资8.6亿港元,于中下旬成功登陆港股。上市首日收盘股价达9.66港元/股,涨幅14%,总市值达114亿港元,资本给予的溢价彰显出市场对其的热烈追捧,令同行餐饮企业艳羡不已。
不仅突出重围成功上市,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餐饮业哀鸿遍野的时候,小菜园经营业绩仍然相当出色:2023年总营收高达45.49亿元,在大环境承压的背景下仍保持较高的增速;全国门店超600家,数量位居中式正餐第一。
在整个餐饮行业深陷寒冬之际,小菜园的奇迹,是如何炼成的?
01 下沉市场突围,做中餐界的“蜜雪冰城”
从创立满10年到成功上市并获百亿估值,小菜园的迅猛崛起显然是做对了些什么。
与其他餐饮头部品牌相较,小菜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下沉市场突围战略,这与蜜雪冰城的品牌定位和扩张轨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是走性价比策略,把“不赚钱的生意”做到极致。小菜园人均客单价稳定在60元上下,即便身处一线城市也未突破70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3年门店收入计,在客单价50 - 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所有品牌中,小菜园荣登榜首,占据0.2%的市场份额。
在大众点评中可以看到,小菜园的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赚钱的招牌菜,如臭鳜鱼、农家红烧肉、地锅鸡仔,最贵的臭鳜鱼是徽菜代表,价格为128元;一类是平价的引流菜,如定价19元的家常土豆丝、27元的香锅芸豆丝等。小菜园的菜品结构更像是家庭厨房,人均60元,便可以来上一桌荤素搭配的菜品。
二是从三四线城市起家,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蜜雪冰城发轫于河南郑州,凭借高性价比逐步渗透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小菜园则以安徽铜陵为核心,早年向池州、芜湖、南京、苏州等地辐射布点,门店数量近 100 家。自 2020 年起,扩张步伐加快,触角延伸至北京、上海、杭州等区域。从门店地域分布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涵盖县级市及县)门店占比达 41.4%,构成品牌坚实根基。
三是精简SKU,更大程度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在新茶饮市场,蜜雪冰城主打的少 SKU 策略利于降低上游生产成本与线下店面运营成本,且易于产品和店面标准化,小菜园亦采用相同模式。依据季节更迭菜品,将总菜品数量控制在40 - 45个,简化菜品制作流程与工序,提升门店运营效率。相较之下,主打融合菜的绿茶门店SKU超百个。
也即是,小菜园通过聚焦 “平价餐饮” 细分赛道,凭借 “农村包围城市” 策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便是其在餐饮行业整体低迷之际,仍能实现营收与盈利双增长的关键所在。
招股书数据表明,2021 - 2023年,小菜园收入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45.49亿元,净利润依次为2.27亿元、2.38亿元、5.32亿元。2024年,众多餐企营收与利润双下滑,小菜园却逆势上扬,前8个月营收35.44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率达11.3%。
尽管小菜园称2024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系2023年基数较高以及餐饮消费降级影响,但即便如此,其业绩与盈利能力在餐饮行业依旧名列前茅。
反观对比餐饮头部企业,呷哺呷哺自2021年持续亏损至今,上半年净利润- 2.74亿元;九毛九业绩下滑67.5%;味千刚从危机中缓过又再度转亏;海底捞与全聚德业绩亦略有下降。
02 扩张门店的内驱力,师法海底捞“师徒制”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扩张同样是支撑小菜园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1至2023年期间,小菜园的门店数量依次为379家、422家、542家,而在今年,其门店规模进一步拓展至638家。自疫情结束后,小菜园开启加速开店模式,2023年新增132家门店,数量超2022年两倍有余。截至2024年11月,已新开137家店,鉴于本年度即将收官且其直营开店策略,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门店数将略多于去年。
从绝对数量来看,小菜园在中式正餐品牌领域堪称翘楚,门店数量已然超越九毛九、绿茶、外婆家等连锁巨头。
实际上,小菜园在创立初期,门店扩张步伐较为缓慢,直至2021年初,其门店总数仅为 278 家。这意味着小菜园在约三年时间内,实现了门店数量的近乎翻倍增长。
尽管 “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为小菜园开辟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追根溯源,小菜园连锁餐厅缔造奇迹的核心要素,在于创始人汪书高精心打造的门店合伙人模式——借助内部裂变机制,实现门店规模的扩张与经营业绩的提升。
汪书高早年的厨师经历与四处打工的生涯,使其深刻认识到提升厨师及普通店员地位的重要性。在门店扩张进程中,小菜园主要推行合伙人制与师徒制。
合伙人制即由厨师出任店长并开设分店,持有一定比例股份,以此激发其经营积极性,同时确保菜品品质。而总部则免收管理费与品牌费,全力承担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菜品研发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
师徒制则规定,当厨师长晋升为分店店长后,总部积极鼓励其培育新的厨师长作为接班人。老厨师长成功带出徒弟后,徒弟可携带50%股份开设新店。当厨师长成功扩张至第 7 家门店时,便可晋升为区域总负责人。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小菜园体系内,一位厨师长最多可管理50家分店,充分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在餐饮行业中,海底捞、华莱士以及米村拌饭等同行亦采用合伙人制实现早期门店扩张。而且好处在于,这种模式通过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有效激发团队活力,同时保障菜品质量的稳定性与运营管理的高效性。
基于当前开店态势,小菜园表示,计划于2025年及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及180家门店,预计至2026年底,其门店规模将突破千家。
03 餐饮集体内卷的应对之策,小菜园的“加减法”
凭借大众定位与细分市场的坚韧根基,小菜园在平价餐饮领域铸就了难以撼动的优势地位,但这一招的效果能持续多久,其实小菜园心里也没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作为中餐市场的最大细分板块,2023年营收规模达36187亿元。“民以食为天”,中国餐饮市场整体仍呈显著增量态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规模于 2023 - 2028 年将以 9.1% 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容,至 2028 年有望攀升至 55871 亿元。
然而,这片广袤市场却呈现高度分散格局,众多餐饮品牌深陷中小对手的激烈竞争漩涡。就 2023年门店收入而言,小菜园在客单价介于50 - 100元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众品牌中独占鳌头,但也就仅占据0.2%的市场份额,太二、呷哺呷哺等位列其后。在该榜单中,前五名餐饮品牌市场占有率总和不足1%。
再者,近年餐饮行业内卷之风愈演愈烈,企业纷纷下沉抢滩,从产品、价格到地域全方位角力,意图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高地。
今年6月份,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宣布降价,并称“价格会到2008年”。和府捞面宣布价格下调约30%,主流产品价格带调整至16元-29元。7月份,#太二酸菜鱼客单价跌至7年前# 冲上微博热搜,太二最新的人均消费水平为69元,这个数字与2017年的持平。除了太二外,九毛九集团旗下的“九毛九”品牌、怂火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价。楠火锅推出的新门店中,素菜价格低至1.9元,鲜牛肉仅售9.9元,锅底价格也不超过40元,人均消费将降至70-80元......中式餐饮业集体降价大趋势下,已经侵蚀到所谓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逐步挤压到小菜园的基本盘,高性价比的定位不再能“一招鲜吃遍天”。
2024年大半年时间里,小菜园已切身感受到市场压力,运营效率下滑,业绩层面影响虽有延迟但终难避免。一线城市翻台率从 2021年的3.4次降至2024年前4个月的3.1次,二线城市降幅更为显著,从3.9次滑落至3.3次,下滑趋势一目了然。单店日均销售额亦降至24446.6元。
为顺应消费趋势,小菜园在 2024 年已进行一轮客单价下调。
当然,小菜园不是没有应对之策。比如,近年向上做加法,走“高端化”,推出的复兴楼、观邸等品牌,试图叩开高能级市场大门。
复兴楼主攻融合菜,观邸定位于中式家宴,二者均在小菜园发源地铜陵率先试水。可将其视作高端化的小菜园,即汪书高版的同庆楼。但这两大品牌发展之路崎岖,复兴楼早年尚有3家门店,如今仅存1家,其余门店已改造为小菜园;观邸品牌历经数年探索,仍仅有1家门店。
另一方面,小菜园向下探索 “减法” 之路,下沉社区市场,切入尚待开发的 “便餐” 领域。
2023年,小菜园推出社区快餐品牌菜手食堂,菜品单价8 - 30元左右,客单价约20元出头,宛如小菜园版的老乡鸡,以 “不吃快餐,吃菜手” 为广告语,用快餐的高效出餐与亲民价格,为顾客呈上正餐般的菜品、服务与体验。
目前,菜手食堂门店数量仅为3家。小菜园寄望通过子品牌开拓增量空间,然短期内成效恐难显现。
创立品牌本就不易,打造全线品牌更是难上加难。
对小菜园而言,上市无疑是一次珍贵契机,起码将潜在隐忧都悉数摆在了眼前。但当下关键问题在于,其驾轻就熟的性价比策略,能否继续顺利应对餐饮业加速下沉的冲击?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