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0亿,福建首富曾毓群,预定2025最大港股IPO
随着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一个超级IPO正紧随其后,预示着2025年的资本市场将有重大事件。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宁德时代表示,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将目光瞄准港交所的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有“宁王”之称,截至12月30日,宁德时代报收266.58元/股,最新市值11700亿元。万亿“宁王”赴港上市的消息无疑向资本市场掷下一枚重磅炸弹——预计募资规模可能达到50亿美元,有望成为近年来港股最大IPO。
无独有偶,市值2600亿的“酱油一哥”海天味业,也正计划加入这场赴港上市的潮流之中。而此前,内地龙头企业如美的集团、华润饮料、顺丰控股等在内的公司便已纷纷选择登陆港股市场。
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一场前所未有的“A+H”上市潮正在香港这座东方之珠上演。目光顺着宁德时代身影望去,其身后向来低调的掌门人曾毓群,也可预见将在不久后再次站上敲钟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2月30日,曾毓群便将一个百亿IPO收入囊中——这一日,坐拥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制造厂的英诺赛科正式登陆港交所。在英诺赛科2021年完成的C轮融资中,曾毓群名字赫然在列,其以个人身份斥资2亿元人民币购买了价值7504.54万元的公司注册资本份额。2023年,曾毓群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了妻子洪华灿,后者现在持有英诺赛科约1.78%股份。
英诺赛科也是曾毓群首次以个人身份投资一家半导体公司,但“宁王”的投资版图显然远不仅于此。
作为一家电池技术巨头,宁德时代的投资触角十分广泛,以自身业务为圆点,产业链为半径,投资覆盖了锂电池、储能、整车制造、零部件、半导体芯片、充换电、智能驾驶以及出行等多个领域。除了直投外,宁德时代早早便通过LP身份参与到投资中,利用自己圈子延伸自己的投资版图,以进一步扩大其在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力。
福建首富,带队赴港IPO
“宁王”的故事,始于曾毓群。
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一个普通家庭,在17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大学毕业后,曾毓群被分配到福建一家国企,但工作仅3个月便放弃“铁饭碗”,转而加入独立读写磁头巨头SAE旗下的生产制造基地东莞新科磁电厂,那时的新科是一家为电脑硬盘生产磁头、年营收入达10亿美金的公司。
彼时,也正值国内电子产业OEM起步阶段,在新科工作的曾毓群顺理成章成为投身其中第一批本土人才。
1999年,31岁的曾毓群晋升为新科的研发总监,命运的齿轮也是这时开始悄然转动。这一年,新科执行总裁梁少康请来曾毓群的直属领导陈棠华找到曾毓群,劝说其入伙一个电池项目中,思索良久的曾毓群最终还是被说服。
同年,梁少康、陈棠华、曾毓群三人主导的电池公司在香港成立,名字叫作ATL(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首家工厂设在了广东东莞。
尽管事后回忆当初成立ATL进入电池领域的决定,曾毓群戏谑道,“这完全是一种冲动。”但正是这次的冲动,让他抓住了电池产业的先机。
2001年,ATL在东莞白马的厂区建成,当年电芯出货量就达到了100万枚。2003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尔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TL的业务迅速扩张,陆续成为苹果、vivo、华为、三星等手机品牌的电池供应商。2008年,ATL在曾毓群的老家福建宁德投资15亿美元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并设立了动力电池部门。至此,ATL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电池供应商。
然而,由于ATL在创业初期引入过多风投资金,导致创始团队持股比例逐渐降低,以至于2005年日本TDK集团收购了ATL。2011年,由于国家政策变化,ATL动力电池部门发展受阻,这促使曾毓群将动力电池业务从ATL中独立出来,成立了宁德时代,专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
至此,世界新能源动力领域的王者级选手“宁德时代(CATL)”正式登场。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宁德时代异军突起。其间,宁德时代如有神助——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动力电池生产实行“白名单政策”,只有名单上的企业可为国内整车企业提供动力电池。在这份白名单上,清一色都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其中便有“宁德时代”的身影。
在天时地利人和多重作用下,“宁王”短短数年内发展神速。
2018年6月11日,带着“24天过会速度纪录”的宁德时代通过IPO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同年,曾毓群以400亿身家首登《胡润百富榜》,彼时位列53名。但时隔两年,曾毓群便以1200亿元的身价问鼎福建首富,全国排名第24位。自2021年5月宁德时代市值一举突破万亿元后,曾毓群更是稳坐福建首富宝座。最新数据显示,曾毓群身价为2000亿,排名较上一年有所下滑但仍为全国第六。
图/曾毓群胡润百富榜排名
来源/胡润百富榜
随着《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一发出,也意味着,A股市值11700亿元的“宁王”,将在福建首富的带领下,正式开启港股发行上市的进程。
万亿帝国的神秘版图
在曾毓群的带领下,宁德时代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投资版图。
造车圈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2024年5月,彼时,北京成立了一家小米汽车宁德时代合资公司“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经营范围为电池制造。
实则早在2024年年初,市场便传出宁德时代在北京建工厂的消息——2024年1月11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一系列促进一季度经济发展举措,其中便有“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宁德时代北京工厂项目”。北京市政府在年初印发的《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更是将宁德时代电芯工厂项目列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中。
通过与车企合资建厂,更是成为宁德时代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的一种典型策略——在和小米汽车合资建厂前,宁德时代还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东风汽车等头部车企先后建立了合资公司。
除了通过合资建厂方式与下游车企进行深度捆绑外,宁德时代还通过投资方式入局——2021年8月,极氪成功获得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宁德时代是其投资方之一,2023年2月,宁德时代再次参与到极氪7.5亿美元的A轮融资中;2021年11月,宁德时代参与了哪吒汽车D2轮融资,表示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保障领域全面开启战略合作;2021年11月,宁德时代参与到阿维塔科技24.2亿元战略融资中;2024年12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出资2亿元,投向北汽新能源……
除了直投外,宁德时代还以LP身份出现在创投圈中。
最新一幕发生在2024年9月,宁德时代与厦门溥泉私募、深圳溥泉投资等签署投资协议,宁德时代作为LP认缴出资7亿元,持有基金13.7633%的认缴比例,参与投资福建时代泽远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表示,“此次投资将有助于拓展碳中和生态领域的布局,支持业务发展。”
此前,宁德时代出资最频繁的一年当属市值迈入万亿俱乐部的2021年。
这一年,宁德时代先后参与投资了福建时代闽东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博裕四期(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山东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高瓴裕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隐山现代物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青岛隐山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厦门隐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近10只基金。累计出资额近30亿元。
在这背后,晨道资本、博裕资本、中金资本、高瓴创投、隐山资本等多个知名GP浮现。
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投向的GP,都或多或少与宁德时代在过去有过密切合作。其中,博裕资本、中金资本是宁德时代在2018年上市前的投资者,而高瓴资本则是宁德时代在成为“宁王”前的重要投资者——2020年7月,宁德时代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根据公告,宁德时代本次发行股份数量1.22亿股,发行价格为161.0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97亿元。其中,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本田认购37亿元。
活跃在创投圈的除了宁德时代,同样还有行事低调的曾毓群。
除了上述提及的英诺赛科是曾毓群投资过的项目外,曾毓群本人同样也在做着LP。天眼查数据显示,曾毓群通过实际控制的厦门瑞庭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入股了杭州陆投星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嘉兴陆新辰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嘉兴陆新辰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启明融新壹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乃陆浦投资和启明创投的投资主体。
至此,宁王的投资版图浮出水面。
赴港排队IPO
正在筹备“A+H”股的巨头,不只宁德时代一家。
12月11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作为调味品领域的龙头,海天味业已登陆A股10年,巅峰时市值逼近7000亿元,尽管如今公司市值缩水至2600亿元,但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依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在宁德时代和海天味业这俩龙头计划赴港IPO之际,港交所早有令人瞩目的“A+H”案例珠玉在前。
9月17日,美的集团在港交所上市,按发行价54.8港元/股以及在港股公开发售4.92亿股计算,美的集团在港股公开募资金额高达270亿港元,刷新成为港股年内规模最大IPO;11月27日,顺丰控股成功在港股上市,成为今年港股仅次于美的的第二大IPO。
除了“A+H”潮外,近年赴港上市企业中还有一大类为“A转H”——即赴港上市企业曾拟在A股上市。
以11月至今登陆港交所的十余家上市公司统计为例,其中傲基股份、晶科电子、国富氢能、梦金园、重塑能源、毛戈平、佑驾创新、越疆科技等公司均为“A转H”,占比超半。
除了成功IPO的,还在港股排队IPO的企业,也有不少是主动撤回A股申请转战港交所的。
像周六福,2023年11月终止深交所主板IPO,在2024年6月提交了港交所IPO申请;在今年5月终止深主板IPO的香江电器,在9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6月科创板IPO终止的长风药业在11月向港交所递表;在12月递表港交所的轩竹生物,则在5月终止了科创板IPO……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无论是“A+H”,抑或是“A转H”,企业背后的考量都是多面且复杂的。
首先,自2023年8月起,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证监会对IPO市场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加强了对IPO申请的审核,导致A股上市门槛提高,IPO节奏相应减慢。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预期持续降低,尤其是对于那些业绩和稳定性尚未达到A股标准的科创型企业,转向港股市场成为它们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机制。
其次,监管层的政策扶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基于此文件,与香港方面加强合作,推出五项措施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并助力香港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其中提到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发布实施一年来,已有72家企业完成赴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备案,赴港上市融资渠道畅通,有力支持内地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与此同时,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加速和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赴境外上市是境内企业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企业利用外资发展,优化公司现代化治理水平,更好融入全球经济。港股市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能够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
企业赴港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同时也期待着在这一波属于港交所的小高潮中,能有愈来愈多企业和机构能得偿所愿。
眼下,不妨拭目以待,明年将在港交所诞生的超级IPO——宁德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