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富贵砸向“川爷”?这种思维比谣言还值得警惕

对于四川大兴基建、拆迁暴富的炒作,要辟谣很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投资驱动的依赖思维,减少社会对“大基建”和强刺激措施的过度期待。

撰文丨熊志

四川大规模拆迁,泼天富贵砸向“川爷”的消息,果然反转了。

最近网传消息称,“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一些成都网友更是在网上晒出拆迁补偿情况,“我家拆迁拿到900多万”,“我拿了17套房,还有三年房租”,堪称天价的拆迁补偿,羡煞众多外地网友。

▲网传的成都拆迁地图,已辟谣(图/网络)

对此,成都官方回应称,“全是谣言”,目前已对发布天价拆迁虚假消息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

一条假消息引爆舆情,甚至资本市场也为之亢奋,相关概念股一度大幅上涨。在这轮炒作背后,充斥着太多对新一轮产业转移、战略腹地建设、西部大开发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想象。

01

根据官方通报,“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成都大规模拆迁,有人一夜暴富”“我一个朋友赔了17套房”等信息,是有网友为博取流量,利用AI软件生成,彻头彻尾的谣言。

其实对所谓的大规模拆迁和天价补偿,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够一眼判断其真假。

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城镇化水平已经比较高,城市建设基本成型,不可能突然大搞拆迁。而且2021年时,住建部曾专门发文,禁止大拆大建。

再者,动辄赔个几千万、十几套房,明显也脱离实际。拆迁补偿是和房地产市场挂钩的,现在楼市不景气,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全都在过紧日子,不可能豪掷千金。

比如有成都的开发商提到,“现在的拆迁补贴基本上按照1:1、1:1.5进行,拆迁补贴也就一个人20万元以内”,这一说法才更接近真实情况。而且棚改货币化退场之后,大部分拆迁补偿都是给房子。

图/图虫创意

很多人轻信谣言,一些四川网友更是为之亢奋激动,一方面是因为,对宏观区域政策的理解存在认知门槛;另一方面在于,对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政策投入,确实在不断加码。

当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确定风险增加。为了防范各种风险,也是为了平衡区域发展,中央层面在2023年底曾首次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就在前不久,中央再次发文,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一系列动作都显示出,对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投资、资源倾斜力度在不断升级。

四川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大后方,此前批复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四川的定位,正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国家要建设战略腹地,要搞产业转移,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被委以重任的四川,自然得大兴基建,大规模拆建实现配套升级,在逻辑上,这确实容易形成一个自洽的闭环,给谣言的传播提供土壤。

02

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经济下滑的风险,中央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拉动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下全国经济处在调整阶段,下行压力仍在。为了扩大需求,在金融、地产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效的刺激措施。

在此背景下,大家对中央放大招救经济,依旧抱有较高的期待。关于万亿基建项目砸向四川,成都启动大拆迁的消息,符合外界希望经济得到进一步刺激的心理预期。

所以,哪怕它是假消息,在传播过程中也极容易被轻信。

在西部地区大兴基建,大搞开发,这种“给政策+大撒钱”的模式,可不可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

理论上当然可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路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就是多数地区的发展常态。

比如在本世纪初,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建设,在政策的强力扶持和引导下,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像贵州在前些年就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随着基建不断完善,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下,沿海地区的产业也积极响应号召,加速向内陆迁移。在此过程中,重庆、成都、郑州等城市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

受益于此,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GDP增长,曾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图/图虫创意

可见,将海量资源投入到欠发达的中西部,进而盘活全国经济的大局,在过去一段时期,这样的投资思路,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2008年前后,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背后离不开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建设——2008年到2013年这5年间,西部地区占全国的GDP比重,从18.1%提高到20.0%。

问题在于,投资驱动模式本身不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也会边际递减,脱离实际需求大兴基建只会劳民伤财,加剧地方的债务负担。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还是寄希望于中央给政策,大规模、无节制地砸钱搞基建,大兴土木,而忽视负面后果。

03

有的网民兴奋过头,对四川大基建、成都大拆迁的假消息过度欢迎与支持,甚至将新一轮的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当成是“新三线建设”,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还是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的影响。

为了缩小东西经济差距,中央对一些内陆省市,长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像四川就是接收转移支付大省,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超过5000亿元。

在西部大开发初期,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面貌,并为产业转移打下硬件基础,进而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向内陆省市汇聚,这种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现在,西部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建红利消退,债务压力增加。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当务之急。

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要淡化行政干预的投资理念,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而不是复制之前的路径,甚至沿用备战时期“三线建设”的思路。

▲成都(图/图虫创意)

其实我们看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相关表述,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过去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更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是富士康,从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内迁到郑州、重庆等地。

如今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涉及到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具备了发展中高端产业的一定基础。

但反过来看,产业层次越高,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也越高。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选址时,肯定不会只是简单地考虑交通是否发达,还会考虑融资是否便利,有没有充足的科教资源、人才储备,营商环境是否友好,等等。

靠行政指令决定产业迁移方向,“指哪儿打哪儿”,这本身就不太现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最终布局和分布,一定是地区综合竞争的结果。

因此,盲目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合时宜。新城变鬼城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地方政府未能成功吸引相关产业入驻,那么,大规模投资建设砸下去的钱,会转化为无效的基建项目,无法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四川大兴基建、拆迁暴富的炒作,要辟谣很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投资驱动的依赖思维,减少社会对“大基建”和强刺激措施的过度期待。

而对内陆省市来说,相对于等政策倾斜、盼中央砸钱,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这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所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10/22/31956.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下午3:21
下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下午3:23

相关推荐

  •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越南,官兵、民兵数十万人严阵以待

    当地时间2024年9月7日,台风“摩羯”登陆越南。视觉中国 图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的中心已于7日15时30分前后在越南广宁省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25百帕。 9月6日晚,台风“摩羯”进入北部湾,影响越南北部各省,引发大风、暴雨,城市内涝、地势低洼的地区洪水、山体滑坡、山…

    2024年9月7日
    6200
  • 唐尚珺坐高铁前往大学报到:也曾纠结,但35岁耗不起了

    9月1日上午7时许,35岁的唐尚珺登上了南宁前往广州的高铁。曾16次参加高考的他,将去往位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报到。 唐尚珺的座位靠窗,玻璃窗户上还挂着水珠。列车开动后,他拿起手机拍下窗外的景色,表示这次旅途心情和以往还是有点不一样。 ▲唐尚珺坐高铁启程前往广州读大学 2024年高考,是唐尚珺参加的第16次高考。唐尚珺坦言,这次高考成绩和自…

    2024年9月1日
    4600
  • 改判!山西大同男子“反杀”案背后

    原定于2026年刑满的杨辉提前获释 2005年8月23日14时许,山西大同男子杨辉在自己经营的摩托车维修店中,遇到刚刚刑满释放的雷某前来索要财物。过程中,雷某用杨辉家的尖刀威胁杨辉。一番争执过后,杨辉持刀捅向雷某致其不治身亡。 将雷某送至医院后,杨辉随即潜逃。2008年5月,杨辉因无证驾驶二轮摩托车被张家口市交警扣押,其间他主动交代了自己捅杀雷某的经过。然而…

    2024年8月5日
    17100
  • 这才是中国不量产福建舰的原因:还有秘密武器没装,大的都在后面

    不知道各位发现这样一件事情了吗,明明中国现在具备了量产大型战舰的能力,但是在航母上就连一锅饺子都没下。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的055,都已经下了两大锅的饺子,当年美国造尼米兹级航母也是一口气直接造十个,怎么到现在中国都还没有开启航母量产流程呢? 原因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航母本身就不应该批量建造。 航母属于一种服役时间极长的战舰,正常寿命半个世纪,按照这个…

    2024年8月31日
    3800
  • 酒后争执筷子从左耳插入直达口咽部,男子手术脱离危险

    在一场意外争执中,29岁男子蒲某遭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伤害:一根筷子从他的左耳部插入,穿透外耳道上下壁,通过颈侧壁直达口咽部。事件发生在9月25日,由于当地医院无法处理如此严重的伤情,蒲某被紧急转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急诊。 当时,蒲某处于醉酒状态,且没有家人陪伴。上海九院急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了抗感染…

    2024年9月30日
    32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