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硕士”的时代要来了?

他们更像是提高了就业市场的水位——无论什么工种,技术含量如何,都是硕士起步,这成了一个职场的通行证。

撰文丨青柳

最近有个新闻引发了不小的关注: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此次共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这是什么概念呢?

此前,全国硕博授权点有18442个(2022年公布),也就是说,这回一次性增长了15%;而且新增长的硕博点里,硕士点占了75%。

有媒体梳理了新增硕士点的学校,说满屏都是“学院”二字——这个说法当然不准确,但从一些统计里确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新增新增硕士点最多的淮阴师范学院,共有15个,其次大连民族大学、台州学院和南京工程学院各拟新增硕士点14个,而且他们的通过率皆为100%。从统计表确实能看出,通过率较高的大多不是超一流名校。

图/高绩网

在人们的印象里,现在社会上的硕士已经不少了,求职满坑满谷都是硕士,大学宿舍都不够住了,再增加这么多的硕士点,未来会不会迎来“人均硕士”的时代呢?

甚至,套用人们评价国外一年制硕士的说法,未来会不会是个“人均水硕”的时代?

01

研究生到底多不多?

放到整体来看,不算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6岁及以上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人口占比为0.95%。

这么看,确实不算多。但是如果对数据进行一番筛选,马上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观感。比如在北京,这一比例达到了9.01%,上海则达到了5.4%。而在2023年,北京的硕博毕业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本科毕业人数。

这才是正常的。众所周知,高校的集中程度差别极大,少数地区高校、人才扎堆才是常态。

以杭州为例,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去年发布的数据,杭州以占全省18.76%的就业人口数,却拥有占全省34.22%的大学本科学历、56.98%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和65.42%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就业人口。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觉得硕士多、博士多的原因,因为他们全集中在少数的学校、少数的地方。

图/VCG

那么由此也能理解这次硕博点新增的思路——大量不在一线城市的学校开始新增硕士点,事实上有某种平衡学历分布的意图。

当然,这只能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一个读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硕士,很难想象他的就业地选择会特别广泛。大概率,他还是要去少数城市里卷起来。

那么,如果大家现在已经觉得“研究生太多”,那么未来只怕会进一步加剧。

02

事实上,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有更多机会读到硕士、博士当然是好的,更长的教育年限,肯定会带来更高的素质,更宽广的视野。

对于大学来说,多一些硕士点、博士点当然也是好的,这肯定能提高学校的层次和质量。

而且硕士、博士多本身也不见得是问题。如果说金融学的硕士都去了券商,自动化的都去了车企,法律的都去了律所,想必也人们也不会觉得硕士多是个问题,这反倒是个好事,起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人力资源错配越来越明显。

2021年时,中部某省的卷烟厂发布录取名单,其中“一线生产操作岗”录取的135人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其中硕士学历共41人,高达录取总人数的30%。

此外,诸如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东京大学硕士入职街道办,211高校硕士毕业生在火锅店做保洁,浙大毕业生到机场当驱鸟员,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去应聘普通安检员,招聘保安要求“硕士毕业”等等的新闻,都十分地刺激眼球。

图/VCG

当然,也有人会说,一个“素质更好、学历更高、视野更全面、人格更丰满”的年轻人,去“卷”香烟,这也挺好的啊。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工作不需要读到研究生,他多读的几年书对于职场来说,完全是内卷式的无效投入?

而这可能才是人们感觉“研究生太多”的原因,他们找不到很好匹配自己专业的工作,他们更像是提高了就业市场的水位——无论什么工种,技术含量如何,都是硕士起步,这成了一个职场的通行证。

所以这些年反倒出现了另一个现象,即主动放弃高学历,拥抱稳定性。比如今年就有不少高分考生选择了报考提前批,包括公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生、警校,也上了不少热搜。

这不能说他们“没有远见”,他们也许只是更精打细算:与其拿一个高学历去碰运气,倒不如把时间和经济成本节省下来,“带编入学”。

可以想象的是,现在大量学校新增硕博点,至少从“有学可上”的角度看,学生当然更容易了。2024年考研人数438万,考录比约为20%,相比于考公这已经很高了,未来只怕还会进一步抬升。

所以,看到新增硕博点,可能让很多人难言滋味——增加的未必是多少工程师之类的专业人才,而是海投简历的求职者,“学历通胀”未来只怕还会继续加剧。

03

事实上在新增硕博点之外,人们还能看到一个趋势——延长学制。

比如过去有不少硕士、尤其是专业硕士,培养年限是两年,硕士是三年。现在不少学校开始明确硕士三年、博士四年的学制。

据媒体统计,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等都出台了类似举措,由此媒体判断“研究生学制延长,已逐渐成为常态”。

再和新增硕博点的新闻一对照,人们似乎也听到了某种弦外之音:这是不是把学校当成一个蓄水池,去对冲就业压力?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从教育本身的规律来说,学校提升培养层次,提高培养质量,这当然是有益的。

但仍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果教育直观的经济回报越来越不清晰,这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

比如前面提到的时间、金钱。且不说学费,一些学生“二战”“三战”、全力考研的生活费,各种补习学校的补课费,甚至因为学校宿舍住不下、而不得不付的房租。

图/图虫创意

在当前的人口形势下,这些2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非但不能挣钱,还要投入越来越高额的支出,汇总起来其实是一笔巨大的社会成本。

而不可见的心态挫败感,同样是一笔社会成本。无论如何,一位读到研究生的年轻人,他必然是位孔乙己。这个教育阶段一定会学一堆无用的“屠龙术”,抽象思考、规律总结、论文写作,这是研究生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如果很多人最后只能去找一些简单的体力型、重复性工作,这一定会带来巨大的落差和不适,以及年轻人整体的自我矮化、生气萎顿。

这也是为什么一方面社会早就知道学历贬值,但又对“硕士干保洁”之类的新闻唏嘘不已——人们心里明白,这当中一定存在错配和浪费,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恐怕也很难说广设硕博点可以降低上岸的难度。就像现在考本科也不难,但高考依然很卷,因为好学校总是有限的。

所以,有更多的报考选择,未必是有更多的“岸”可上,而是把“岸”推远了——你必须游得更远、更持久,才能抵达那个真正带来就业优势的梦校,而不是仅仅有个学历。

教育的问题,恐怕还不能只从教育本身想办法。研究生多不多,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多寡终究是相对的概念。

研究生多了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与专业匹配的岗位也足够多。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活跃市场、产业升级、创造知识密集型的岗位。

归根结底,教育的回报只要令人满意,其实人们就不会觉得“读研究生亏了”,社会也不会觉得“研究生太多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08/19/12553.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4年8月19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4年8月19日 下午12:38

相关推荐

  • 人民网评:警惕“职业闭店人”成为预付式消费维权阻碍

    白天上课,凌晨通知取消课程宣布闭店;理发店预付卡充值后不久,推销的机构却突然关门……近些年来,教培、美容美发、健身房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究其背后原因,不乏有“职业闭店人”作祟。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关闭店铺、跑路”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负责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工作群体。…

    2024年9月13日
    1400
  • 16载追梦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决定读大学

    8月13日,备受关注的高考钉子户唐尚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视频,正式宣布他将结束长达16年的高考复读生涯,决定前往华南师范大学就读,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这一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唐尚珺,这位来自广西农村的青年,自2009年起连续参加了16次高考,期间多次被包括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名校录取,但均因对清…

    2024年8月13日
    3000
  • 山东成武县市监局:限制阅卷权来“干垮企业”?

    近日,山东省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的河北巴克集团涉嫌组织策划网络传销案有了新的进展,该案的听证会将于8月22日上午举行。据了解,听证会涉及两千多万的罚没款,却只给了两天阅卷时间,如此限制权利形同虚设,权力的傲慢昭然若揭。该案因执法人员称“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而引发关注,目前涉事人员已调离岗位接受调查。 阅卷权是行政基本原则的体现 据了解,该案当事人及代理…

    2024年8月21日
    2600
  • 警方回应女子遭驾校教练猥亵1小时

    近日,江苏宝应县一女子称遭到驾校教练长达一小时的肢体骚扰和猥亵,引发关注。宝应县公安局回应称,涉事教练已被刑事拘留。 该女子发视频自述,8月30日下午,在驾校练完车后,被教练以聊天为由叫至办公室,随后遭遇了长达一小时的肢体骚扰和猥亵。教练不仅抚摸她的手部、胸部,还对她进行搂抱,并强迫她坐在大腿上,多次提出去酒店开房的要求。 当事女子自述。图/百姓关注 其称之…

    2024年9月5日
    2600
  • 甘肃版“聂树斌案”:两警察隐匿DNA无罪鉴定证据酿冤案

    文|袁晓华 谢林丝 ►本文9300字 阅读20分钟 “哐当”一声,看守所沉重的铁门打开了。重庆青年张开胜从甘肃省兰州市第一看守所大门蹒跚走了出来,和守候在门外的大哥张开奎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天是2016年7月1日,因为被兰州新区警方认定为强奸嫌疑犯,张开胜已经被刑拘羁押了整整244天。 这一次让他逃出生离死别的,是兰州市皋兰县人民检察院发出的一纸“不起诉决…

    2024年8月6日
    47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